隨著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企業物流管理逐漸成為管理的中心。企業戰略發展可推動企業物流管理科學化,加快企業管理制度完善,從而在全新的環境下獲得關鍵競爭力。ERP系統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勢,被逐步應用于企業管理體系中,特別是在物流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下面一起來看下ERP系統在物流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一)內部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內部管理控制是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促使遵行各項管理政策,以便達到既定目標的控制體系。內部管理控制的控制范圍是企業所有的內部管理活動和管理職責,是對各項經濟業務進行內部
會計控制的起點,其實現的手段是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控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保證各項規章制度的順利執行。
ERP應用中的內部控制---如何在ERP環境下完善內部控制
(二)制度方面控制
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實施的,即由主管部門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監督會計部門實行,以保證會計軟件的正常、安全運行,免遭外界干擾破壞。主要包括:組織和人事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文檔管理制度、機房管理制度、系統開發和維護制度等;例如建立設備、設施安全措施,檔案保管安全控制,聯機接觸控制等,規定建立備份或副本的數量和時間;當系統被破壞需要恢復時,應先經有關領導同意,決不允許輕率地進行系統恢復工作,以防利用系統恢復時修改系統。另外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應該一視同仁,嚴密防范。責任領導應重視并督促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執行。但這些制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加以修改、完善。
(三)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指依靠計算機程序(軟件)對會計核算進行內部控制,以實現系統的自我保護。這種自我保護的內部控制往往比通過各種管理制度實現的控制更為有效,主要包括:身份和權限控制:對用戶、設備、文件分別授予不同級別的特權,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有意進入系統或無意誤入系統,不允許合法用戶使用權限之外的設備、文件或程序,不允許進行各種越權操作。另外對ERP軟件更換、修改、升級時,要有一定的審批手續,并由有關人員進行監督,以保證ERP數據的連續和安全。同時要定期對計算機程序及軟件進行維護,建立 計算機 、黑客等入侵的措施。
建立ERP崗位責任制,就是要明確每個工作的職責范圍,便于企業更便捷地進行內部控制。ERP崗位設置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思路劃分為不同的崗位。比如可以把工作崗位分為基本職能崗位和ERP系統崗位。其中基本職能崗位可以設置為銷售、生產、庫存、采購、財務、出納、審核、物流、投資、戰略等崗位。ERP系統崗位分為直接管理、操作、維護ERP系統及計算機軟、硬件人員等。各企業可以根據內部牽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單位的工作需要,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設置崗位,各崗位應保持相對獨立, 但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四)操作控制
通過ERP操作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確規定上機操作人員對ERP軟件的操作工作內容和權限。一般包括輸入和輸出兩部分控制,首先輸入控制要保證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會計數據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核,并且所有的會計信息都是正確的,例如在ERP運行中,預防未經審核的各種原始憑證輸入系統以及對錯誤的原始憑證拒絕輸入、及時更正和再輸入;凡上機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 止原系統開發人員接觸或操作計算機,熟悉計算機的無關人員不允許任意進入機房;在輸出控制方面 重要的目標是保證各種輸出結果的正確性、真實性、完整性,保證輸出的接觸人員 于經過授權的人員。建立輸出記錄;建立輸出文件及報告的簽章制度;建立輸出授權制度;嚴格減少資產的文件輸出,如開支票、 、提貨單要經過有關人員授權,并經過有關人員審核簽章。此外,運用數據文件的保護和數據加密存儲也可以保護數據的安全;對重要的ERP檔案進行雙備份,應存放在不同的地點,并做好ERP數據的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塵等工作。
(五)發揮審計職能
充分發揮審計職能。由于審計是以內部控制系統為基礎的,外部審計人員為了對被審計單位會計資料的公正性發表意見,必須首先研究和評價內部控制。內部審計人員亦如此,他們從評價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產、采購、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領域查找管理漏洞,識別并防范風險,查錯糾弊,對既成損失提出應對策略等,而且有時內部審計還直接以完善內部控制為目的。因此被審計單位應認真聽取審計人員的寶貴意見,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
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將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內部控制應當結合企業實際不斷進行創新。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內部控制應當關注并實施企業資源計劃(ERP),在實施ERP時,應充分考慮到其帶來的各種風險,把控制的水平提高起來積極應對,使ERP的效用發揮到 ,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關于“ERP系統在物流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的問題,以上內容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