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管理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那么庫存管理需要掌握哪些措施,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
1、建立呆滯庫存預警制度,完善產品退出流程,物料切換、淘汰檢查制度。
(1)變更對接窗口:當產品規劃變更、功能需求變更、銷售需求變更、采購資源變更時,應統一匯總到供應鏈的物控部門;
(2)呆滯庫存檢查:物控部門對變更進行例行的呆滯庫存檢查,檢查的范圍應涵蓋公司所有庫位,并統計出完整的庫存金額。
2、迅速評估總體損益,端到端總收益。
只是統計出庫存數據并不重要,更為核心的是要在庫存和收益之間進行平衡決策。
(1)集中的決策:這個環節重點是權衡上述變更帶來的收益。如果收益高于呆滯庫存金額,應支持變更,形成的呆滯庫存應及時處理。
(2)聯合處理呆料:處理不外乎先檢查6個月內的訂單可消耗部分,再聯合研發、工程、售后等部門,替代使用、轉售后等方式;在6個月內,看不到需求的,就要做變賣處理。變賣有分類處理、招標等方式。變賣時,聯合財務或審計部門,做到依法合規。
3、完善KPI考核的同時,更強調跨部門協作:
KPI考核的前提是職責清晰,如果部門間職責界定不清,往往會造成環節間的推諉和銜接斷層,所以“隔墻扔磚頭”的事經常發生。上述呆滯庫存監控、評估、處理規矩,仍然不能清晰說判斷責任。還得花精力去翻歷史舊賬,核對證看顧,但往往又是水越攪越渾。
呆滯庫存主要源自變更,設計、銷售、采購都是源頭。核實數據是物控部門,而評估責任落在決策者身上,處理又落在庫存責任單元里。這些需要大家系統配合,而不是每個環節隔裂地完成任務。
千斤重擔有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有的公司設置了呆滯庫存清理指標,主責部門承擔50%,供應鏈的物控和計劃部門承接50%。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好不好暫且不論,重要的是每個部門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終是要落實到處理庫存上。
4、明確產品退出流程
產品退出是否給庫存消耗預留處理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按常規做法,產品退市前3個月,應正式、明確地發出通知,由物控部門對庫存進行檢查,整理出配套物料,給出生產量的建議,同時,計劃部門與銷售確認生產計劃和消耗周期,并付諸實施。
綜合以上內容,為了好管理庫存,推薦使用
WTMS管理系統,打造一站式管理平臺。
以上就是“庫存管理需要掌握哪些措施”的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